★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?
1. 在安全级别较高的物理或逻辑区域内处理个人敏感信息。
2. 个人敏感信息需加密保存。
3. 不使用 u 盘存储交互个人敏感信息。
4. 尽量不要在可访问互联网的设备上保存或处理个人敏感信息。
5. 只将个人信息转移给合法的接收者。
6. 个人敏感信息需带出时要防止被盗、丢失。
7. 电子邮件发送时要加密,并注意不要错发。
8. 注意存有个人信息的纸质资料的存储、传输及销毁。
9. 废弃的光盘、u 盘、电脑等要消磁或彻底破坏。
★现行《刑法》中,专门规定了哪两个关于计算机犯罪的罪名?
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】违反国家规定,侵入国家事务、国防建设、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。
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】违反国家规定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、修改、增加、干扰,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,后果严重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后果特别严重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★禁止从事哪些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?
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》规定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:
1. 未经允许,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。
2. 未经允许,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、修改或者增加的。
3. 未经允许,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、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、修改或者增加的。
4. 故意制作、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。
5. 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。
★即时通信工具(如微信、腾讯 qq 等)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承诺遵守哪些规定?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2014 年 8 月 7 日发布《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》,明确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,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,承诺遵守法律法规、社会主义制度、国家利益、公民合法权益、公共秩序、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“七条底线”。
★如何安全地使用 wi-fi?
1. 关闭设备的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,仅在需要时开启。
2. 警惕公共场所免费的无线信号,应特别注意与公共场所内已开放的 wi-fi 名称类似的信号很可能是钓鱼陷阱,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进行网银操作。
3. 修改家中无线路由器默认用户名和密码;启用 wpa/wep 加密方式;修改默认ssid 号,关闭 ssid 广播;必要时可启用 mac 地址过滤;无人使用时,关闭路由器电源。
★如何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?
1. 设置锁屏密码。
2. 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发送至手机的链接和文件。
3. 在 qq、微信等应用程序中关闭地理定位功能,仅在需要时开启蓝牙。
4. 经常备份手机数据。
5. 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,经常对手机系统进行扫描。
6. 不要见 wi-fi 就上,见码就刷。
7. 到权威网站下载手机应用软件,并在安装时谨慎选择相关权限。
8. 不要试图破解自己的手机。 |